经典语句网
伤感的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语句 心情短语 哲理句子 名人名言 励志名言 名言警句 人生格言 爱情诗句 经典诗句 诗词名句 经典诗句 晚安心语 早安心语
主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

来源: 经典语句网栏目: 初二作文

  在现实社会中,建议书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建议书不是最终的定文形式,它可以被修改,被增删,甚至弃之不用,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还是对建议书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欢迎大家分享。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

尊敬的xx:

  你好!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

  作文问题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的痛。不得不来关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们的语文教育生活。我从事语文教学20xx年,对于作文的认识经历了从惧怕到茫然到摸索到从容到本真的不断求索的过程。

推荐阅读: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那还是说说我们心中的痛吧!

  痛定思痛,趟出路来,继续前进。

  自己和学生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到头来,学生的作文成绩还是平平。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考场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区别问题。考场作文,在现今阶段还是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唯一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写出规范考场作文的能力(这还是我说的行动上要妥协的例子)。性情作文,就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就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只可惜在现阶段这样的作文在考场上是不受欢迎的。实际上我们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性情作文上了,学生确实是才思敏捷、思如泉涌、措万物于笔端,但你不要忘了这一切都不是规范的考场作文,这样的作文是不会得高分的。

  痛定思痛,在最初的阶段,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规范考场作文的能力。每周一篇作文写作,每周一篇周记练习,每周几篇阅读摘抄,一对一地面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还是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学生不读书,材料来源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如此多的作文训练,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写出来,这也就是无源之水必定枯竭的问题。

  痛定思痛,在低年级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涵养,要和学生一起读书,必要的时候,还要一起背书。我一直对美丽的文字充满感激,我常常将这种感激与学生一起分享:(下面的文字,是我和我的每一届学生背诵的)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可能我们存在这样的认识:既然是考场作文,当然是规范下的大一统了。你有没有想过,作为阅卷者,你也会对100多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呕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百花齐放。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从政治的言语中逃离出来,让学生从不由自主地集体话语中突围出来书写带着个人标签的文字。当然,这还是在规范的指引下:

  将学生的作文细细翻阅,逐个分析。

  你要看你学生的作文是不是还是儿女情长的喋喋不休,校园颓废情感文学的絮语

  是不是还是科幻魔法的大比拼,星球大战的虚无世界

  是不是还是环保批判小河污水,教育批判减负的空洞的叫嚷

  是不是还是课本的翻版和摘抄

  是不是还是别人的语言、别人思想的落脚地

  是不是还是某种莫名情绪的乱无章法的表达

  是不是还是杂草丛生一看生厌的潦草表达

  是不是还有所谓人云亦云的“道德文章”而无半点的个人情感。

  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就是上面所列举的类型。那么我们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改变。要彻头彻尾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

  为人生的写作要的是深度和思考

  为生活写作要的是情真意切和娓娓道来

  为人文的写作要的是独特的思维和角度。

  这种改变必然是锥心的痛,刮骨的痛,但我们可以告慰的是我们的学生如果冲破自己给自己筑起的壁垒,迎接他们的必将是广阔的原野和快乐的旅行。 作文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写作者的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储备情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受那些华美语言的影响,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传达!那么,不妨教给我们的学生:

  写作的原则:别人无,我独有别人有,我精细(细节)想别人不敢想新奇独特见解独到而符合常规。

  别人笔下的学生情感琐碎的描述,我不写,我的选择是将视角转到人生、社会,尤其是有价值,有思想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挣扎的人生,无助的人生,卑微而伟大的人生,独一无二的人生,诗意的人生社会:我们可以去抒发真善美,

  那些阳光奋进的东西,但是下面的东西,你也不能不关注这些,还是那句鲁迅的老话:中国不需要温文尔雅的士大夫,我们需要的是披枪的斗士也许你关注的东西,理解的有些肤浅或者有些不理智,说那是以后的事情,那是大人的事情。但是,也许到了那时你有了想法,也会有了顾虑,等一等再说的念头,事不关己的想法,会限制了你的思想和手脚。青春的年纪要的是挥斥方酋、书生意气,要的是敢打敢拼。那么就拿起你的笔吧,为你的青春留下一段思考的清泉,沉思的文字,一段值得骄傲的思想足迹。

  那么师生一起来关注下面的世界吧:

  我们看起来风平浪静,幸福无比的家庭,其实,在生活的里层还有眼泪,巨大的痛苦和悲伤,双亲的冷战和隔代的障碍,毕竟张爱玲说过:“人生,是一披爬满虱子的华丽长袍”。

  我们看到的美丽世界高楼、霓虹灯、别墅、华灯初上、歌舞升平,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世界的构成是多角度的,下面的世界你接触了没有:患病无钱医治的母亲在家无望的等待某河流域两岸的农民罹患癌症的人数盘升失学儿童那双无助期待的双哞城市街头身穿破衣烂衫的乞讨者下岗的姐妹兄弟在小摊面前陪着笑脸待客------这一切是真实的,是理所当然关注的人生和社会。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惧欢颜”,同样是我们的期待。我们快乐成长的同时,围绕着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生活的围绕。毕竟,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旅途的长短在于我们思想以及精神的含量和储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仅是父母的叮咛和教师教诲,还有那些故去先人的炳照千秋的精神和价值,还有新时代榜样支持他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应该感知到屈原、李白、杜甫、孔子、老舍、等等在某一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让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是啊,也许还太早,也许看起来过于深沉,但是我们毕竟被鲁迅的:“完美的苍蝇永远是苍蝇,满是伤口的战士永远是战士。”的话语滋养过。我们在摒弃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古训”后,积极地伸开双手拥抱这个世界的同时,不要忘了人心的险恶,多一双明辩的双眸,走稳脚下的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谁不能陪谁一辈子,当你现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时候,也希望你能够坚定地在这个世界走下去。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把它作为了上面文字的题目,目的在于:让我们语文教师明白,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的折射。

此致

敬礼

  建议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2

  经常会看到:要上课了,语文老师匆匆忙忙地拿过课本和教参,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之后,在教参上圈圈划划,找到了“重难点”,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开课了,老师不是先沉静下来研读课文,而是查教参、上网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组经验丰富的教师发出“求助”的邀请:我可是代表咱们组出课,大家可要帮我备课!

  经常会看到:要上课了,语文老师匆匆忙忙地拿过课本和教参,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之后,在教参上圈圈划划,找到了“重难点”,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开课了,老师不是先沉静下来研读课文,而是查教参、上网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组经验丰富的教师发出“求助”的邀请:我可是代表咱们组出课,大家可要帮我备课!

  以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师里面,恐怕还不是少数。新教师有之,从教数年的老教师亦有之。

  匆忙地备课后,经过试讲,教师才真切地感受到:课堂分明是在走过场,仅有的是形式,全无文本内容的探究和学生学情的关注。教师好象是一位调度进度的总指挥,而学生则完全是没有思想的木头人,毫不情愿地被那位高高在上的指挥驱赶着,前进着。下课时,教师自豪地宣布,胜利到达目的地。但其实作为课堂真正主人的学生,却收获甚微,甚至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何来有效,师生的生命在这样的消磨中度过!!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备课呢?

  文本:想让学生喜欢她,自己就要先爱上她。我喜欢,在静静的夜晚,捧起课文,把自己放得很低,想象成我就是我的学生,由无知地初读,到细细地品读,再到爱不释手地诵读。让自己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当中,在一点又一点的发现当中,慢慢地喜欢上这篇文章,慢慢地爱上她。在你带领着学生们去走进她之前,请你先问问自己,你是否喜欢她,你是否真的喜欢她,你是否真的非常喜欢她。如果是,那好,去带领你的学生们继续一起去发现她的美好吧。当然,对于同一个文本来说,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于那些早已过时,没有了时代意义,索然无味,大家都不喜欢的文本,我们可以跟它说“不”!干脆,把她打入冷宫!当然,我们总要顾及那“必须的妥协”,对于基本的字词,知识要点等基础知识,如果它涉及到考试,我们还是要去落实好的。只是,我们还要思考,是否有一个更加合适的文本可以替代她的位置?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课外,由师生一起去寻找,然后拿到我们的课堂上分享。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情形下,在教材自主选择的今天,我们的眼睛除了应接不暇地看到纷繁的文本之外,还必须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和善于分辨的眼睛。毕竟,城市与乡村有差异,沿海与内陆有差异,连今天和昨天都有差异,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教材,重新建构新的教材体系,呈现给学生最适宜今天的他们的教材。

  延伸:让生活成就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有教师在执教《成吉思汗和鹰》最后一个环节时,找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然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著名特级教师张伟在执教时则在在课内拓展阅读,补充了《误杀爱犬》《钉钉子》两篇文章,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胸襟,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和经历。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宽泛的语文和思考的课堂,在学语文与学做人的完美统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升华。当然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听课者的情况下,我们或许会放开胆量,信马由疆地自由发挥一番。但是,如果我们是带着任务执教公开课,那么我们还要聆听业务部门那些“权威们”的谆谆教诲,我想说,有时候,做课的老师真的很难,不仅是两难,甚至是多难,因为,有时候听课者的意见都是互相对立的。此时,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清醒地认清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可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坚持的呢?我想,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让语文走向生活始终都是合情合理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当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当创设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沉睡的记忆,让学生已有的与当下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进入到

  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作者的直接经验对接,使学生在比较、鉴别、发现和感悟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冲破教参的囹圄,打破教材的局限,合理适度地拓展和延伸,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重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自然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这样,才能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的富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

  在这个所谓浮躁的今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的播种,精心的捉虫,满怀信心的等待果实盈满枝头的时刻!!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3

尊敬的所有语文老师:

  在你无拘无束地邀领你的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这翅膀,就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飞扬。”

  那么,我们所认为的共性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共性的基础上做到个性的张扬?其方向在哪里?

  我认为:认识共性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争论过后,各人还是教自己的书,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陶醉地舞蹈。有的,教学成绩好但缺少反思,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适合学生的,几十年就这样“无畏”地走过教学成绩一般不得不反思的,拘囿在自己的圈子里挣扎,挣脱而不得解。到底语文教师应该走哪一条路?哪一条才是我们的真路?今天的专家这样说,明天的教授那样说,我们真的无所适从了,于是,到最后就作罢了,还是觉得自己的路最适合自己了。

  这样的焦灼和因此所养成的“无所谓”的态度,占据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心。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渴望变革,渴望走“正道”的希望从未熄灭。我们在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走歪了我们在忏悔,我的教育是不是“非教育”的。是啊,我们是该全面反思和忏悔的时候了。反思的方向在于:我走得或快或慢,但这是一条背道而驰的路忏悔的方向在于:在自己的田地里,做的是“不得人心”的所谓“好事”。

  那么,在这里我坚决地提出:只有认识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才能解决如此多的弊病。那么,语文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不要陷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论争中让自己无所适从。一线教师自有我们自己的理解,语文就是两种认识,你说的语文是小语文还是大语文,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在大语文观认识的基础上,语文其实就是三个语词:“文字、文学、文化”。文字,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需要像考据家一样仔仔细细不得马虎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田地滋润和熏陶,培养书卷气,在这里,要的是涉猎和碰撞文化,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要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解读,来品味,来判断,来接纳,来创建,在这里,要的是交融和碰发。

  解决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要扎实地前进。我们不妨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部分。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大学”教学应舍弃一切条条框框,彻底摆脱匠气,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讲,或创设如临其境的氛围,或民主平等的讨论,以融动心灵为目的。“小学”教学则应如学者一般,仔细辩析,认真分类,全面总结,以准确运用为目的。两种课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我想基于以上的实践,我们所提出的: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分数,进入高一级的平台要给学生一个思想的天空,进入一个思想的境界,是能够实现的!

  解决了共性的问题(在单位获得了一定的认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础上尽情地和你的学生飞翔了,我们知道,这个飞翔叫“张扬”。张扬有度,张扬有法,张扬有果,这样的张扬那就是个性。个性的个体多了,语文才称之为语文。

  张扬有度: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以前是强加于学生教参的观点,现在是强加于学生自己主观的想法,殊不知这样的倾向是极其危险的。危险在于,你可能给学生带去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宣泄,而不是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思想自由的天空,而不是把你的思想和做法强加于学生的身上。让师生在自由思想的天空下,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成果,在不断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张扬有法:一切文学都已经失去了她存在的现场。我们语文教师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必须信一种他人对文章的解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文学活在当下。简而言之,那就是要链接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字里行间参透当下的人生百味。也许,你要说:人生百味,学生尚且过早。过早的给学生一些灰色的东西,不利于他的成长。但我始终坚信:只有接触真相的人,才越来越坚强。也许,你要说:那么深奥的东西老师都接受不了,学生能接受吗?我说能!其实,你说出“不能”的根由还在于:你所认为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教师永远比学生能在作祟而已。在这里,我还是恳求各位老师,其实学生比我们更优秀。我们不能拿着我们仅有的一点知识横亘在学生求知的路上,这样做就是扼杀。

  张扬有果:课堂张扬了,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但是在这里,不要融洽过了,否则就成了随便。我们不学那些“以学生的怕老师赢得课堂的敬畏”,我们要力求:让思想使师生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有了思想的交流,有了沉静的课堂做基础,那必须有“有效的果”做结,才是完美的。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做到了个性的张扬但是学生所谓的成绩平平,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你所认为的个性张扬,只是你教师一个人的个性张扬而已,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参与。这样的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在你的潇潇洒洒中变成附属。你总认为,他们的成绩肯定会好的,殊不知,大相径庭。那么,在这种焦虑面前,我们要做的是:个性张扬的目标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妨,可以和学生一天背一段优美的文字,取消读书笔记不妨,可以和学生隔天背一首课外诗词,取消周记的写作不妨可以和学生两周一次背一些文章的好题目,取消写作提纲练习。所有这些不妨要指向教学实际。优美的文字,可以用在哪一类的作文中课外诗词,可以做哪类作文的大小标题等等。实际上,还是我在第一条建议里所说的:我们追求思想的自由,而行动上要妥协。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4

尊敬的所有语文老师:

  以下是鄙人的一些建议,可酌情参考:

  第一,老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学情来确定、调整教学内容。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怎么办?可以尝试复式教学法,先给这个阶段的学生讲,再给另外一个阶段的学生讲。老师一定要记住,你们是要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不能反过来让课堂、让学生驾驭你们。

  第二,学情至少可以分为三类:重点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如果你教的是重点学校,重点之“重”在什么地方?重在一定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开展逻辑训练,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等。

  第三,老师始终要明确,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材当中有许多关于动物、植物或者景物的课文,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在作者笔下,这些动物、植物、景物如何美,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这些美。语文老师不是生物老师、美术老师、思想政治老师。

  第四,几乎所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精讲和略讲之分。老师讲任何一篇课文,首先要辨别是精讲还是略讲。精讲的一定要讲透,略讲的点到为止,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如果讲课文不分详略,都用同一种方法,那是违反教育规律的,编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有所参考。

  第五,语文老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明白学生需要什么,该如何教给他们,而不是总埋怨学生水平太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没法儿教。

  第六,深文浅教,浅文深教,是一个永远的教学原则。不怕有深文,也不怕有浅文,如何深、如何浅,关键看老师如何驾驭,如何判断,如何紧密结合学情。建议教深文抓住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讲透、讲足,千万不要散开式地以深讲深。

  第七,分析课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一篇课文需要挖掘的东西特别多,老师们要学会抓重点,坚持“一课一得”原则,不要面面俱到。

  第八,千万不要认为讲得深就是深刻,把一点或两点给学生讲明白、讲透就很好。现在很多老师觉得,要把课讲得很深,引经据典,才能体现老师的水平。中小学语文课不需要引经据典、不要讲得太深,除非是教重点实验班,而且是文科重点实验班。

  第九,特别建议老师们在讲课时要注意文章体裁,至少要注意文学性体裁和非文学性体裁的区别。文学性体裁一定要以情为主,要情浓意长非文学性体裁一定要以线索为主,要思路清晰。当然,无论是文学性体裁还是非文学性体裁,都不能离开语和文。

  第十,建议老师把自己的课堂减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不仅是老师讲,还是学生学,老师的话越少越好。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说话、写文,谁能把学生表达的欲望“撩拨”起来,谁就是好老师。

  第十一,千万不要以为语文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语文课不是随意开放的,有自己的原则、规律和方法。最基本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就是不能离开语和文。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5

  以前从电影、电视就看到这样一个场面:老师坐在教室前面的大椅子上,迎着窗外的阳光给学生朗读书籍……阅读,在美国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美国教育部的网站,赫然写着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的话:“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成功。”以多年的研究为依据,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们认为,阅读不是自然获得的行为,而是需要习得的技术。因此,儿童的阅读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

  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被誉为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籍,它之所以受到推崇,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掀起了一股为孩子读书的热潮,进而推动了整个国家的阅读进程。吉姆·崔利斯强调说,这本书并非要教孩子“如何”去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去阅读。因为,“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美国的儿童书店或大书店的儿童区,往往布置得温馨活泼,可坐可卧,令孩子流连忘返。图书馆的外借率高达30%—50%,而且不断组织故事会、与作者见面会、节庆活动等,吸引小读者,使孩子更容易亲近书籍。许多孩子从穿着尿布的时候起,就开始出入图书馆。在很多美国家庭里见到的昂贵的精装儿童书,不少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而且很多社区图书馆是联网的,小读者可以在电脑上查询某一本书的下落。

  国外对儿童阅读是如此的重视,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小学生。从条件上讲,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想看书时有书看,有的孩子就算到了小学毕业也未必去过图书馆。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主要是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因为孩子在课外的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证的。在语文课时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还能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课文只是体现阅读理念的一部分,更多的阅读实践应该放到课本之外。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曾经介绍说,自己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指导阅读教材外的内容。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推行一种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一段时间下来马上就有教学效果出来。当然,除了让学生自己读书以外,为学生念读故事也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一般人会认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成人为他们念读故事。事实上,从学习阅读到建立阅读习惯的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年级都有给学生念读故事的必要,只不过是阅读材料有深有浅。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着懂阅读的成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能做的和一般教学中所用的技巧差别不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将这一观念阐述如下:一开始,老师得先捉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再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这整个作品。在这一方面,我们语文老师拥有着独特的洞察能力,能够清楚地掌握孩子们对故事长短、难易的理解能力,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协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每一个环节。老师的这一份工作,正是利用了所谓“最近发展区”中,这个存在于孩子在理解掌握一项学习之前,已经自我建立了一个概略认知的领域,来引导孩子学习。也就是说,老师为孩子们做了一件他们不会做的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正引导着孩子,一起做一件如果没有他,孩子就无法自行完成的事情。在这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就慢慢地从一开始完全不会,到接手整个故事的念读工作,老师也可以高高兴兴将这一项工作慢慢移转给班级中的孩子们。念读作品同样有一个选择作品的问题,要求老师选择音节和谐、篇幅适中的作品,稍长的作品也可以选择最有趣的部分章节朗读,能激发孩子们自己往下阅读的意愿就可以了。

  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孩子们一本书看多久应该没有特别严格的说法,一切都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调整,而且,这期间给孩子新书也是可以的。孩子有个特点,他喜欢熟悉的东西,因为熟悉的东西带给他一种亲近感,但是他又厌恶没有变化的东西,所以及时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会有助于调动他阅读的积极性。如果他自己特别喜欢某一本书,并且乐此不疲地一天到晚都要看,我们也可以按照他的需求,就在某个时间段内持续的给他看这本书。记得儿子小时候有段时间就是特别喜欢每个故事,并且每天都要听新的内容,那我就会每天都读给他听,直到他读小学三年级才让他开始自己看书,这样坚持下来儿子至少已经听了几百本书的故事了,这对他如今较好的写作能力帮助是很大的。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6

  今天忽然有个想法:我要是中小学老师的话,就让全班的孩子们每人开个博客,在里面随便写。再把大家连起来,成个博客圈。相信此法能够使孩子们不断的提高实际写作水平(但未必能提高作文考试成绩)、鼓励孩子们自由地思想,至少,能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哪怕只是用博客宣泄一下巨大学习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也好呀。

  说得我真有点想当老师了,就算遇到像我们当初一样淘气的学生也不怕,他们若敢往我口袋里塞苹果核,我就趁他们上体育课往他们书包里塞香蕉皮,过后还死不承认。嗯,师道尊严,一定要维护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不错。

  又跑题了,说博客。迄今为止,博客是我能想到的最适于锻炼孩子写作能力的方式。首先,它比日记本要开放。日记是一个因为私密而容易放纵的地方,一般孩子写日记都是写心情,很少会注意修饰语言,使之更美。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有人注视下写作和完全没人注视下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极个别者除外)。因此,即使只是发泄,在日记里和在博客里,也是不同的。毕竟有人看,就是骂人也得有点逻辑才好呀,即使没逻辑也得有点美感吧,否则自己都不好意思往上贴。因此,博客不如日记自由,也正是这份不自由,对培养作文能力非常有用。

  第二,没有了功利目的的暗中指引,博客又比一切有收入的写作方式都自由,也比一切要打分的作文自由,正是这份自由,对培养一个有自由思想并能优美表达的公民非常有利。尽管我们常常不愿承认自己文字的功利目的,但只要这个目的存在(无论是稿费还是分数),它就会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发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不太自信的初学乍练者。

  第三,普及。博客比办班刊要普及。由于每个人的文章水平参差不齐,班刊并不能做到给每个同学以表达的机会。那些写作水平偏低的同学往往根本得不到发表观点的机会,很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第四,便于交流。高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周记本,每人可以在自己的本子里随便写,每周收上去一次,由语文老师批阅。这有点像博客了,但不能做到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传阅。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要练就比不练强。比方说,想提高全民足球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全国尚没有足球场的所有中小学修一个足球场,再每班发个足球,然后就甭管他们了,让他们闲着没事时自己随便踢(当然,他们如果就是不愿踢球而愿在上面玩拿大顶也没关系),等火候差不多时搞个小小的足球比赛什么的,但不要定期,啥时高兴了啥时搞。同时,关于足球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在体育课上可以传授一些。

  开博客就等于建足球场。当初实行周记本制度时,我的老师说:“你们不要说写周记是形式主义,很多事要先有形式,才能有内容。”

  因此,我总结陈词:博客是普遍提高全民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7

尊敬的语文老师:

  您好!我冒昧给您写这封建议书,请您从百忙中抽空看一看。

  就是希望老师能够让同学们多集班费,买一些学习资料和同步作文放在图书角上,定期换新的书籍。我们看来看去都是这些书,会让大家感到乏味。

  有的同学非常离谱,不把自己的好书贡献给班级,却把无用的漫画书和一年级用过的同步作文放到图书角,应付老师。还有的同学更是自私,一本书都不捐呢!

  最近班里经常出现偷书的问题,我希望老师能重视它,不能让这些人逍遥法外。我觉得应该让同学们投票决定,找两个比较可信的同学当图书管理员。让他们做好每一次借书的记录,如果发现了小偷应该让书本的主人决定怎样赔。

  同学们不爱护书籍,不但把图书角弄的乱七八糟,而且还把书本弄得遍体鳞伤。还有谁愿意在脏兮兮的图书角里借书看呢?应该对不爱护书籍的人做出处罚,要对捐书的主人做出赔偿。要让同学们定期打扫图书角,保持书本的整洁和卫生。

  我真心向您提出这几点建议:

  1、收集班费,购买新书,定期换书。

  2、要求每个同学最少捐两本书,并且是对我们有利的书籍。

  3、选出图书管理员,不能让偷书贼逍遥法外。

  4、爱护图书一角,定期打扫卫生,对破坏书籍的同学做出处罚。

xxx

20xx年xx月xx月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8

尊敬的xx:

  你好!

  初踏讲台,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但事实是,在经历了最初七年左右的调整磨合和适应发展期后,教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原发展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小部分人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成为所谓“学者型”教师,这个比例不高,大约15%而大

  部分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速度与幅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书匠”,比例在85%左右。于是,天天进课堂,却难以对教学做出深刻的理解与独创性的探索天天面对学生,却难以走进学生心灵,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天天面对教材,却难以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很好地解决,这成了大多数教师的真实写照。看到过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踌躇满志地要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实现教育理想的时候,被开学仅两个月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一棒打闷,于是,痛定思痛,立志要狠抓双基,扎扎实实地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我担心年轻的你即将走上的是一条自认为不是弯路的弯路.担心年轻的你仅仅是一个专注于应试的好老师,仅仅是学校考核意义上的好老师。

  为什么有些老师沉溺于在“自我陶醉”似的讲课无法自拔为什么,为什么有些老师热衷于课上天花乱坠的旁征博引难道回归语文,就仅仅是语言文字?难道做一个好老师,就一定奔着考试的常胜冠军努力奋斗?

  诚然,在这个教育被异化了的时代,教育,被赋予了太多与之并无多大干系的社会的烙印,涂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但是,如果你还心存那份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对教师职业的许多期待,对语文的些许眷恋,对学生深切的期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平庸的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育的专家。

  也不要忘记了,在张扬你的个性同时,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换言之,在你无拘无束地邀领你的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这翅膀,就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飞扬。

  打造精品课堂,夯实语文双基,注重能力培养,彰显学生个性语文老师,你要做的还很多。语文老师,你很累,做个好的语文老师,其实很难。

  我衷心地希望,在教学之路起始的时候,不要迷失了,不要盲从了。

此致

敬礼

  建议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9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

  语文老师,有些话不好当面说,所以,我在文章中和您交流一下。

  我感觉您是属于“唯美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您总是比较喜欢好词佳句多的一些文章。

  那次考场作文是半命题的《什么给我的感悟》。您给我们读了一篇《远方给我的感悟》。读完后,您说这篇文章很好,经过改卷老师的一致认同,只扣一分。但我总觉得,这篇文章很“空洞”,没有具体事例,全文都是好词佳句,抒情之类的话一刻都没停息过,到最后我什么也没听懂,只听懂五个字:远方很遥远。我认为这类文章只是花大本钱去包装,表面看上去,哇,这么抒情!这么有诗意!但仔细回味就会感觉没有什么实在的内容,很“空”。

  还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作文成绩老是在A与B之间徘徊,我很郁闷,不知这是为什么,便把同学的作文拿来看看,特别选了几篇成绩为“A++”的作文,果不出所料,里面的好词佳句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一个接着一个,一句连着一句,也不知他们哪来的这么多好词佳句,这也太夸张了吧,写文章不就是说话吗,可生活中哪个人会这样说话呢?这连篇累牍的好词佳句,哪是人话呀!

  可为了分数,无奈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写了一篇“好词佳句”派的,虽说没有“A++”但也有了“A+”。我还看了一些同学的文章,有些文章我觉得写得很有个性,内容情感都很真实,可就是不入老师的法眼,虽说没扣得很厉害,但至少也扣了三四分。哎,在老师眼中,好词佳句多的“唯美法”、“烂抒情”真是很吃香。

  语文老师,希望你也能接受一些有个性的文章,因为每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的,这才叫创作!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好词佳句堆砌起来的所谓的“美文”,如果硬是为了高分去勉强拼凑,那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此致

敬礼!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0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也许您不认识我吧?也难怪,我上课时举手较少,也没什么特别特出的地方,也就是这次周闯关考得还可以。

  打从第一节课开始,您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幽默感,能够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我们学起课文来,有一种感兴趣的感觉。我觉的,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老师,因为一旦老师说话同学们爱听,那样,学起课文来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您布置的作业量也不大,有了充足的时间给我们预习和及时复习功课,同时,对我们的睡眠也有了很好的保障。上课时,您提出的问题既有简单也有复杂的,这样一来,我们都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在不自不觉中就培养了我们思考问题好习惯。我想,如果课堂允许我们互相讨论问题,也许效果会更好的。

  此外,我觉得,您举办的那个“三分钟演讲”虽然很好,但是一次只能是一个人,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参加,也许再过一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才会叫到别人,那样很令别人着急。我觉得,老师您应该每节课出一个话题(当然我们也可以提建议),让我们每一位同学按座位顺序接火车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人限说一句),那样的话,每次可多6到7个同学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建议,采纳不采纳就看老师您了,不过我希望能得到认可。

  老师,我要说的话还有很多,由于时间限制,就先说到这儿吧!

  建议人:

  日期: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1

  又到一年毕业季,众多年轻学子从大学校门走出,奔向各地学校的三尺讲台。没到此时,不由得让我回想起第一次上课的情形,那情形真的是终生难忘。十年教龄,让我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酸甜苦辣,积累下一些感想,写在这里,算作给新语文老师的一些建议。

  胡适先生说过,语文最好教,也最难教。是啊,在现在整个应试教育看分数的大环境下,学校、家长、学生大多关注的是数学、外语、理化生的成绩,对于语文学科,普遍不太重视。在课程安排上,语文课的课时已经远不及数学、外语,如果你到补课班去看看,补语文的也是最少的,但这些现象绝不代表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很高,恰恰相反,你会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奇葩的问题。人们的普遍不重视,导致语文老师在学校及社会都很没有地位。然而语文这一学科往往又最容易受到别人的责难,比如孩子的字迹差,素质低,都有人从语文这一学科找问题,每年高考作文一出来,也会引发全社会的大讨论,这阵势,不亚于对春晚的关注。因此有人戏言,上辈子杀过人,下辈子教语文。作为新语文老师的压力和担子不轻,看过上面这些,你还要坚持做一名语文老师的话,那我们就应当努力做到:

  一。和学生情感保持良性沟通。老师们常说,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加倍的喜爱这个学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你身上有天然的亲和力,学生容易和你亲近,你要利用好这个条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过要注意,你是他们的老师,一定和学生要有一点点距离,有些时候管理还是需要教师的威严的。在较快的时间里和学生情感沟通,除了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养外,多参加一些学生的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上课你是个老师,用知识赢得他们的尊敬,下课后你是他们的朋友,参与他们的一些体育活动,也一样可以赢得他们的尊敬。

  二。认真准备上课内容。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认真准备上课的内容,语文老师的肚子应该是个杂货铺,上课你可以不面面俱到的讲,但你什么都得准备到。语文是以人文性和工具性为基准的,理清上课思路,分清楚每堂课的重难点,这是语文老师必过的一关。设定课堂目标,让学生有一定目的性补充一定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性,同时尽量不冲淡课堂主体知识调节教学节奏,分组讨论是个不错的办法每堂课要努力创造亮点,个别课应努力让孩子笑出声来。总之,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让语文课堂不乏味,多变化,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

  三。上课板书要工整、规范,有一定的设计。语文老师有一手漂亮的字,本身就会让学生敬佩,这个是硬功夫,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要有一定的设计,字迹要规范,字可适度大一些。有些老师板书很随意,找个地方就写,这是不对的。板书分为主板书(黑板中间部分),附板书(黑板左右部分),我个人习惯中间写课程重点、课文脉络,左侧写目标和次重点,右侧写复习内容和课外知识。板书的设计,反映你整个的教学思路,应当重视,而新老师常常忽视。

  四。上课时发音整体上要清晰、洪亮,语速适中。不过教师也不能总是很大声讲话,会让人产生疲惫感。所以,教师发音也要注意强弱、轻重、缓急,特别是在上课中途(15—20分钟),学生大脑会有些疲惫,这个关键时间段,教师应当把握好,可适度用声音调整学生听课状态,当然也可以设计些问题,调整学生听课状态。另外,语文教师上课时要规范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去读,老师可以给适当的指导,但不可包办,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语言的美。教师可以采用领读,单个学生诵读,男女生分开读,多个学生诵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领悟文本,培养语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协作的快乐。没有读书声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要让朗朗读书声与学生相伴。

  五。上课的教学姿态庄重。老师们平时常常忽视自己的教姿教态,有几种姿态需要注意,手插在兜里,或双手抱肩,或双手拄在桌子上,这几种姿态平时老师们不太注意时就会这么做了,不过这样确实不好,特别是最后一种,一定不要做。老师不要把自己定在讲桌上,教师每堂课一定要到班级过道里走动,我个人认为,老师一堂课要到学生中走动至少两趟。这样做好处有很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看看他们在听吗,在记吗,能发现很多问题,益处很大。

  六。做好课后辅导。语文老师不一定每天都要留作业,但是每天得让学生们阅读。阅读,最好是鼓励学生们读整本的书。谈起读书,语文老师本身得爱读书,读好书,读书本身就是丰富自己业务水平的手段。语文老师可以订阅一些文学类期刊杂志,例如《读者》、《读书文摘》、《语文建设》、《收获》、《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等。如果条件允许,师生可以共同组建图书角。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上课可时以适当的提及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可以给学生印发一些好文章,课下推荐一些好书给学生看,然后开节阅读讨论课,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组织学生们分享读书感受,使语文教学从教材延展到课外。

  七。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听说读,最后要反映到“写”上。不但考试要考,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水平的验收点。一个学生如果写的水平很高,其他方面就不会太差,不然,古代科举制度就不会一篇文章定终身了。同样,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学生作文问题最大,首先是学生不爱写,其次是写的内容往往是假大空。我们在这里不追究问题出现的内在原因,主要是针对这种问题指出解决的办法。

  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老师只需要简单指导,点到为止,主要是鼓励学生表达,坚持每周要求学生写周记,于此同时,老师要写下水文,感受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最后点评学生优秀作文或者语段,鼓励学生下次创作。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然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总结写作经验,使之不断提高。

  一位语文界老前辈曾说过,他五十岁之后才知道如何教书。我正奔向不惑之年,自身的水平有限,不过,既然作为语文教育战线的一份子,我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能越来越好,我要尽我的一份力量,发出我的声音,希望对年轻教师有一丁点帮助,谨以此文与那些想把语文老师做好又不想误人子弟的老师们共勉。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2

尊敬的xx:

  你好!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

  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崔老师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种形式,我是赞同的。从90年代的过分强调工具性而讳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语文教育终于再回归到落实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的统一的大道上。何为“小学”,何为“大学”,崔老师的定义也是基本全面的:“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我想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崔老师所讲的有所补充。

  “小学”不可丢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我们在为一些年轻教师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实实地夯实语言文字基础而担忧的同时,必须明确:语文,就是要乘着语言文字飞翔!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但是,丢掉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素养便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敢在语文课堂上讲基础知识,阅读教学时都不敢归纳中心、分段。其实,阅读教学只有以本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能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不能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的理解。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在品位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只需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达了什么思想,再进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课堂阅读教学,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习作,以及做这些的方法与习惯。课文是编者为学生精心挑选的“范文”,它承载着这么多任务,因此,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祖国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的能力。课文是源头,让学生在清澈的源头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我们所给予孩子的,就是帮他们发现语言这件表达世界外衣的美丽,喜欢它,并让它逐渐成为手中日趋熟练的理解和表达工具。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此,“小学”还有它母语的特点:一是这一过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生活处处时时都可以学习母语三是应该以语文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大学”不可少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文价值的失落,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低效多耗等问题。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五条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这样,在课程目标中准确而恰当地落实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性质的定位,也保证了语文课程思想性的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层意义: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即使在很多优秀的课例当中,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下,是教师对学习主体的漠视,是教师自我风采的展示!课堂气氛较以往变得喧嚣热闹了,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程的挖掘,而这种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所谓“小学”与“大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小学”又哪来“大学”?语文是融合了“小学”与“大学”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丢掉“小学”,亦不可舍去“大学”。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就是,在“小学”与“大学”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

  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两个综合维度体现“小学”,后一个维度体现“大学”。三个维度的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是“小学”与“大学”统一的体现。因此,我们不可以将“小学”与“大学”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同一堂课,“小学”与“大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来讲: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小学”与“大学”相融合,何谓两者圆融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小学”与“大学”,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

此致

敬礼

  建议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3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

  现在已经是九点了,老师,您也该休息了吧,请原谅打扰一下,听听我的心声吧!

  您一开始教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怎么习惯,慢慢地,我们的关系已经不错了,成绩,纪律渐渐地也都更好了,这当然也要归功于您,若不是您用心良苦,想方设法,也许我们就终就不见天日,长期处在阴暗的角落里。

  老师,您发觉了没有,80分的很多,我想,大概就是以下几点导致的:

  (1)作文扣分严重。

  (2)阅读,课外知识懂得太少,不理解意思。

  (3)字不整洁,乱。

  为了让我们六(4)班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提出以下几点:

  (1)组成”三帮一“学习不好的和三名学习好的组成一队,考完后,看看哪队最优秀,评奖。

  (2)积极鼓励有电脑的人查阅大量资料,并加以整理,叫每人买一本专门抄资料的本子,背诵。

  (3)练习多一点。

  (4)专门买一本字帖,每天练一张,不撕,交上审阅,不过关者重写,或罚抄。5)鼓励大家多多写作,举行一次作文比赛。

  哦,不早了,老师,您也该休息了,我相信,六(4)班是不难教的,您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在这谢谢您的培养!

  此致

敬礼!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书14

  今天中午,我参加了语文组的一次教研活动。地点在板房会议室,内容是由教研组长欧东升老师传达到成都参加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研讨会”的有关精神。欧东升老师把五个半天会议(研讨活动)的内容作了认真的传达,并且谈了自己的感受。但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可能是受到时间的限制吧,开展得不够深入,只由欧老师作了会议传达,其他同志没有参与讨论发言。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状况,对我们语文组的同志做几点建议。

  一.加强朗读训练,对古诗文及其它重点篇目、段落要求学生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适当开展写字教学,坚持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不写错字别字,注重词语的积累。

  三.鼓励学生订阅课外读物,增大阅读量。

  四.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感悟生活。鼓励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以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建立班级美文集,或班级博客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教师要多阅读,坚持写作。平时听老师摆谈,有的很有见解,可是大都没形成文字。如果我们坚持每天能有三千字的阅读量,一千字的写作量,通过博客,圈子,与同事,与学生相互交流,几年下来,定会有所成就。 其实,这一条也是对各学科老师的建议。

初二作文

猜你喜欢

初二作文